熙熙攘攘的人群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、满街飘香的特色美食、琳琅满目的地方特产……在乡村,每周一次的赶场都是这番热闹的景象。
每到赶场天,平时冷清的集镇就热闹了起来,人们三五成群地从附近村庄赶来,有的乘车,有的步行……但在沈家村,村民们却有着独特的出行方式,那就是——乘船。
沈家村位于六枝特区西南部在牂牁镇西北方,距镇政府约6公里。沈家村背靠重山,依附绿水,是一个纯少数民族村寨,这里虽然距离牂牁镇政府仅有6公里的距离,但悬崖峭壁与牂牁江水的阻隔,给沈家村村民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。
“那会儿到场上去卖一头猪,都得七、八个人抬着,走2个多小时。”沈家村的老支书李方洪回忆说“:沈家村山高坡陡,以前去赶场都要跋山涉水走上几个小时,从悬崖峭壁上穿过去,路又窄又险,经常会有人从悬崖上摔下去。”
身为村支书的李方洪看着村民出行如此不便,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。2008年,李方洪到六枝龙场乡参加船舶驾驶培训,考到了船舶驾驶证。后来,靠着国家政策,他申请了一艘渡口船的指标,从2010年开始,李方洪就成了沈家村的摆渡人。
每周二是沈家村村民到牂牁镇赶场的日子。凌晨五点半,天还未亮。就有村民背着背篓、提着麻袋,陆陆续续的从家中赶往码头。每到这天,李方洪都会早早出门,检查水位和船舱,等待着村民上船。
“来坐船的村民每趟一个人只收5块钱,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变过。”李方洪一边收钱一边说道:“本来买船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村民出行,能为村民们服务,他们高兴,我也高兴。”
七点,客船准时出发。一路上村民们笑着、聊着,欣赏着沿途的美景。经过一个小时的航行,客船到达牂牁镇码头,村民们从此处分散到集市的角落购买家中所需的商品。2个小时后,满载而归的村民们又陆续回到船上,等待着李方洪将他们带回家中。
乌蒙新报记者 张心玥 石有叶 彭忠林
往期回顾
厉害了小朋友!| 六盘水7岁“小厨神”上央视火了!
展开全文
注意!我市将开展人防音响警报器试鸣演练
关注|贵州发布疫情防控6提示
为了129名学生的微心愿——市民政局开展“护童成长·圆梦心愿”关爱儿童主题活动
特别声明: 版权作品,欢迎分享,但复制、摘编及建立镜像等其他用途,需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。否则视为侵权!
推行垃圾分类、选择低碳出行、注重节约环保、争做光盘一族。
公益广告展播
公益广告
优质 商品 展示
总监制:刘云冰
总值班:蒙光昌
值班主任:彭忠林
编辑: 孟谷
实习生:朱颜
乌蒙新报已有资讯平台
乌蒙新报微信公众号
i凉都
乌蒙视线人民日报号
乌蒙视线澎湃新闻号
乌蒙视线今日头条
多彩凉都客户端
本公众号内容以原创为主,将本公众号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,须征得本报许可,如若转载,请注明来源《乌蒙新报》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